| 
  • If you are citizen of an European Union member nation, you may not use this service unless you are at least 16 years old.

View
 

15

Page history last edited by 陳玉水 8 years, 3 months ago

 

空污

食安

廢棄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M2.5調査「穹顶之下」 柴静(CHAIJING)雾霾调查

 

電動車

反苑里風車

 養水種電

 

 

 

 

 

 

 

食安 (陳玉水) 

 

  食安問題一直以來是個熱門的討論題材,人每天都要飲食才能生存。而現在的社會似乎都沒有一個能信任的食品,曾經絕對信任的老牌子一個接一個露出馬腳,從食油、牛奶、米、飲料等。讓我們生活每天不知該吃什麼才好!

  這幾年不斷引發的「食安風暴」,讓整個社會,除了大人,還有更值得關心的是孩子在校飲食安全也讓家長提心吊膽。是否不常開火的家庭才是最大的受害者嗎?其實我覺得即便自己在家裡煮也不見得買回來的食材是安全的。

  難道食安問題無法救回了嗎?

  為了要解救食安問題,臺大食品安全中心提出五大食安解救策略:

 

  第一、食品含違法毒物、工業化合物

(如植物油驗出重金屬鉻;豆腐乳含工業染劑二甲基黃;胡椒粉、胡椒鹽、辣椒粉、咖哩粉摻工業用碳酸鎂;豆芽菜浸泡工業用漂白劑;潤餅皮添加工業用漂白劑;永昌化工販售工業用石膏給下游廠商製造豆類製品)

 

  第二、輸入原料農藥殘留管理

(如手搖飲料店茶類飲料殘留農藥)

 

  第三、過期成品庫存、再製與不當再販賣問題

(如年菜過期10年;回收過期肉品、蔬菜再販賣;醋回收再製)

 

  第四、校園團膳管理

(如白飯添加調味劑防腐)

 

  第五、食安事件中之法律責任

(如大統下游廠商求償之判決;大統油事件團體訴訟案;大統案之非常上訴駁回;頂新案一審無罪判決案)

 

  期待藉由整合各領域教授們的專業解讀,降低社會大眾對食安事件的恐慌,同時提供具體的法規與政策建議,提供新政府作為施政及挽救食安的參考。未來臺大食安中心將持續協助政府與社會提升臺灣食品安全,善盡社會責任。

  


風能發電(王美婷)

 

     風能發電是因利用空氣流動而產生的一種再生能源。以風力產生的電量在2014年佔全球總用電量3%,雖然目前因成本、技術土地不足等各種因素的考量,風能仍不是世界各國主要能源,但其在近十年的增長率高達24倍,被視為未來可著力發展的再生能源之一。風力發電的主要好處是其乃是分散式發電,並沒有存在發電設施過於集中的潛伏危險。但風力發電需大量的土地來興建風車與發電場,國際上把風車與住宅區的平均安全距離設為470-700公尺,此舉主要是以保障居民生活品質。

 

     談到風能發展,丹麥在這個領域是屬於佼佼者,該國在駕馭風車方面可謂拔得頭籌。丹麥在70年代經歷石油危機後便開始往再生能源發展,以減輕對非再生燃料的依賴。現在,該北歐小國的風力能源供應佔全國總電量的20%,且擁有全球最大的風力發電製造商-Vestas 丹麥之所以會有今天在再生能源領域的碩果其實是仰賴政策與各個領域等的努力,如:

     1.     政府透過徵收高額的能源稅來籌得發展再生能源的財源

     2.     頒布政策規定各電力公司需購買一定比例的風力發電

環保與再生能源在丹麥乃是一體共生,在再生能源領域上的專精甚至為丹麥帶來了經濟收入,綠能產業於金融海嘯後被視為是未來成長最快最穩定的領域之一。

 

            環保意識現在在世界各地乃是政府著重發展的議題,臺灣也不例外,加上爭議不斷的核能議題,臺灣政府現在是非常積極推動再生能源的發展。其中政府於2012年提出興建千架海陸風車計劃,希望能從原有的330座增至450座,但現今的330座風車就已代表每隔2.6公里就有一座風車。隨著風車的數量增加,風車的地點設置也越來越難建在遠離住宅區的區域,該再生能源的發展開始受到爭議。以2010年「反苑里風車」為例,這是一起反對德國英華威集團設立大型風車事件。該公司的提案雖寫明已通過「環評」(環境評量),但是居民卻發現興建地點與住在區過於靠近,離住戶的距離盡有60-250公尺,於國際所規定的安全距離有很大的落差。抗議者擔憂距離過近會導致居民出現「風車症候群」,即出現耳鳴、焦慮、頭痛、憂鬱等症狀。台灣土地並不大,但相信政府只要有效規劃風車設置,對於不遵守規範的建商給予嚴厲處分,相信風能發電在未來能逐步為台灣電量供給做出貢獻。


 

合瓊玲 40285228I 應華 106

風力發電塔功率目前最大的是2000千瓦之規格,但是因季節氣候每一天能發電的時數不定,尤其在台灣極需電力的夏天,甚至整天沒運轉,蓋再多對整體電力需求助益有限,因此要用多少座風力發電塔才可以取代核四廠?表面上是270M/2000=13萬5千座,而實際是此數的六倍以上。很清楚,以有限土地的台灣,風力可以說是杯水車薪,更不用提土地與造價等費用的問題了。

最後來談「養水種能」,事實上生物轉化能量的效率極低〈例如輸出同樣的功,人類的效率只有機械的15~20分之一,無計畫的以自行車代步,CO2排放更增加。〉,將光能轉成化學能的效率,小麥有3%稻子只有2%,科學家希望基因改良稻米如小麥之效率,如此產量增加便可改善人類飢荒的問題,然而截自目前仍未成功;太陽能效率20%,在台灣能做的貢獻已經不大,養水種能只有幾個%的效率,可以帶來多少希望?

因此最後回到本部落格成立之初與反核人士剛接觸時,我就問:反核是信仰問題,還是科學問題?如果是信仰,就沒什麼好談,如果是後者,我就告訴你真相:台灣反核的結果就是增加火力發電廠。

 


食安

李鴻清-40385233I-應華系107

          關於食品安全這個問題 本人覺得真的是 重中之重的問題。因為民以食為天,如果連食品的安全問題都不能保證,那我想我們的社會只會越來越差。而現在關於食品安全的問題 真的是 越來越嚴重了呢。我不止一次的在新聞上看到 報導關於食安問題的新聞了。以前用地溝油,用危險色素等等 這些問題,我以為只有在中國發生。那個時候 我就覺得 中國真黑心,怎麼這種事情也能做得出來。賺錢也不是這個樣子呀。但是現在看到台灣的新聞報導 關於 地溝油,石灰粉,漂泊劑豆芽等等的時候, 我才深刻的明白到 原來 食安問題 不是只有在中國會發生,而是 不管哪裡 只要有人的地方 牽扯到利益的地方 就會有 食安的問題。


15

食安

劉瀞營

近年來台灣社會也發生了不少食安問題,有中國大陸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開始,以至2011年的市售飲料含郵塑化劑,這些重大的市案事件不僅引起民眾的恐慌,也讓各界對於食品安全的關注推向了一個高峰。而2013收到順丁烯二酸化製澱粉事件以及油品混充棉籽油與添加銅葉綠素之假油事件的影響,「假」字成了民眾票選出來的年度代表字,去年(2014)更因劣質油品開始延燒的黑心食品風暴,使得年度票選代表字成為了「黑」字1,這些又假又黑的問題食品已嚴重打擊國人對於食品安全的信心,同時也重創台灣食品產業的國際形象。

追根究底,這些事件罪魁禍首就是不肖商人於食品中添加為準許使用的添加物,而最不能讓消費者接受的是,黑心廠商為了節省成本製作而使用假冒之食品,甚至於犧牲民眾的健康。面對這些層出不窮的食安事件,政府單位雖正努力持續擴大稽察範圍的廣度與深度,企圖掃蕩市面上所有非法食品,並積極透過《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的修法來加重罰則2,藉以嚇阻不肖商人想賺黑心錢的僥倖心態,而要避免黑心食品流入市面危害民眾,加強「源頭管理」、建立「追蹤追溯系統」、提高「抽驗與稽核頻率」等行動方案,是普遍認為最迫切需要也最可行的管理策略,然而目前不管是中央與地方的稽查人員顯然不足3,再加上食品安全管理所分配到的預算十分有限(衛生福利部的年度預算僅3%用於食品藥物管理上,食品安全也僅佔食藥安全管理經費其中的三分之一,而國人平均每年每人得到的食品管理花費僅有英國、美國的20%,香港的7%)4,我們的衛生主管機關要如何在有限的人力與資源下去建立更完善的食品管理制度,並且重拾國人對於食品的信任感,儼然成為眼前最大的挑戰。


 

                                  食安    (楊小津)

    食安問題是比較複雜的,原來我們一直擔心基因食品,現在又多了黑心食品,有時候老牌子的店家也會出現這樣的狀況,令大家覺得越來越不放心了,甚至覺得沒有可以相信的商家,的確現在的狀況越來越多,也越來越複雜,所以我們應該自己小心,慎重選擇健康的食品。

食 安問題不是說,要有媒體說的才應該引起我們的注意,其實我們每天都要吃飯,每天都有機會接觸令我們不健康的食品,我們一定要自己小心才可以。那樣的話,你 到哪裏都不用擔心了,因為你會隨時注意。比如說,在台灣有很多小吃店,每個店家都會使用一次性的餐具,這種餐具在裝高溫食物時候很容易散發出致癌物質,你 可否有注意過?甚至有些店家會在餐具上再加上一層塑膠袋,但即使如此也有食客排隊品嚐,完全不擔心餐具不安全引起的食安問題。

換句話來說,不管是甚麼事情都應該小心,那樣就可以盡可能的避免在不經意間受到傷害。

 


食安(李清清)

     食物對我們每一個人來說是很重要的,因為食物直接影響我們的健康問題。食品的安全也變成了每一個人注重的事情,所以我們買東西的時候都會看有沒有安全的標籤,有沒有健康的保證。在這個經濟條件越來越發達,科學越來越進步的時代,有很多食物也變得沒有那麼自然與安全。商家為了獲取更多的利益,在食物裡面放了很多科學物品,使食物沒有那麼容易腐化或是為了然食物更加美味放了塑化劑,為了讓食物看起來更有色澤,在蘋果,水果外部打蠟等等。這些行為使的我們對食物的安全信任越來越低,對垃圾食品越來越恐懼。所以食品有環保標志,那就更好了,因為環保標志的食品換一種說法就是綠色食品,吃了更安全,而且還有營養呢。所以我建議大家多吃綠色食品。

不過,我們處理在批評那些為了賺錢而不顧其他人的健康,安全以外,我們還要提高自己的健康知識。

如:蘋果過於發亮的話就是打蠟的,葡萄有白色的斑的話就是使用農藥的。這些說明了,這些食物是有害的,有的可以用我們的肉眼來判斷食物的好壞,所以擁有食物安全知識也是很重要的,所以讓我們大家為了我們的健康,安全來拒絕那些有害的食品吧!


空污——劉正淑 

 看過 柴静「穹顶之下」 雾霾调查,以後相信大家對空氣污染的嚴重性以了解到。相對的PM2.5 的危害不只是存在與中國大陸,相對的台灣的影響也不小,台灣十大死因中,有七大和空氣污染密切相關。其中,空污中最難發現的PM2.5(細懸浮微粒),更可以穿透一般口罩,直達胸腔,增加各種心血管疾病和提高死亡率的風險。和OECD的36國相比,台灣的懸浮微粒濃度更高居第二糟。對抗空污,台灣不能再等。 

菁英薈萃地 污染最高,就拿大台北地區來說,翻開台北市的空污地圖,或許更能按圖索驥。距離台大醫院不到五公里的古亭測站,過去十年的空氣污染指標(PSI)居台北市七大測站之冠,比周邊的中山、士林、松山和萬華站都高。古亭站所涵蓋範圍,包括中正區和大安區,不僅有總統府、行政院等重要部會機關,更涵蓋台大、建中等知名學府,幾乎是全國菁英薈萃之地。

古亭站每天下午四點開始,PM2.5隨著車流量增大逐漸飆高,最高曾在晚上九點,達到每立方公尺六十六微克。而十月後隨著東北季風加強,空氣污染異常日數增加,常常從早上五點就開始往上揚,直到中午。一度在上午十點,達到每立方公尺七十微克。連續瞬間飆高的數值,遠超過WTO建議的空氣品質準則——二十四小時值每立方公尺二十五微克。這些細懸浮微粒是我們無法看到到,而我們確每天在呼吸,根據報道台灣空氣要恢復正常空氣品質達到標準 還要等七年的時間 。


「穹頂之下」心得 陳瑞琪 應華106

 

    這一套影片已經在之前的學年在課堂裡也看過這樣的影片,當時也只是覺得替中國的制度以及人民、工業素質感到失望。不過,在這一年裡,我開始發現PM2.5隨著在中國的工業不展沒有改善,這一年的天氣遇到南下的風,那些霧霾也跟著吹下來了,而且並不是只有我回到香港的時候遇過,連台灣也曾經有好幾天因為這樣的因由,連同天氣預報也叫民眾需要帶上口罩。當下的我聽到PM2.5的時候,也慢慢的想起這一套影片來,也記得當中裡面記者柴靜如何去介紹、並且如何去作出實際的查證。

 

    我那個時候覺得上、下學的時候一定要帶上口罩,不然走在街上吸太多也不好。但因為第一天不知道所以沒有準備,結果,第一天立刻就感受到空氣讓人的不舒服的感覺。有一種讓人覺得難以呼吸或者是「怪怪的」這種感覺,所以,我也在隔天再也不敢忘記預備口罩了。不止這樣,我也提醒了朋友們,但他們也並非了解這一件事情,所以覺得無所謂。然而,我就在那幾天的過程裡看到天空都是灰灰黑黑的,明明不是陰天、下雨天,卻變成這樣。

 

    事實上,我覺得地球的氣候的改變越來越大了,這些人做成的污染再加上污染到整個環境而引致環境的氣候出現改變,這樣下去總有一天天空不再是藍天白雲,我們呼吸可能會一直覺得很困難,或者會造成生病。氣溫也可能一直反常,冬天可能不冷了,春、夏天可能會出現寒流也是有可能的。到底我們能做些什麼去改變呢?或者是說我們還有能力去阻止政府、企業對環境做成的傷害嗎?


 

PM2.5 柴静(CHAIJING)雾霾调查 - 心得- 應華 106 劉方琦


     柴靜所製作的這部紀錄片除了點出制度上的缺漏外,也重新讓人們思考經濟發展與環保之間如何取捨以及平衡。

    

      在影片中,柴靜因為女兒剛出生就必須接受手術、切除腫瘤,而開始追查空氣汙染的源頭,追查的過程中,她訪問了許多學者,從他們口中的資訊了解霧霾的成因,接著,她又去拜訪環保部門、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和石油標準委員會的負責人,了解政府對於環境檢查、空氣污染及燃料的管制狀況,希望能找出改變現狀的方案。但是,要改變現狀、推動環保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從柴靜和政府官員的訪談中,可以很明顯地看到立場的矛盾以及利益糾葛,既得利益、掌握實權者只求維持現狀,他們不敢主動提起改革,因為他們怕一旦「引起國家動盪」(或者是危及某些人的利益),就得負起責任、被迫下台;而有心改變現況、推動環保者卻因為沒有具體的法令依據作後盾而無法制裁違規的企業或商家,他們這種無實權也無法作為的情況就如同影片中某個違規商家所說的「有義務卻沒有權力」一樣讓人無力。要推動環保,勢必要犧牲一些經濟發展,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實,但是如果因為經濟發展而犧牲掉環境卻是非常不智的,因為錢可以再賺,可是沒了生活的土地,賺再多錢也沒意義;環境一旦破壞了,就必須花上幾十年、幾百年,甚至幾千年才能回復,而且回復的前提昰,人類停止繼續侵害環境。

 

     雖然目前霧霾嚴重的地點在中國,但是在其他國家也不是沒有類似的案例。英國也曾為了工業發展,大量燃燒煤炭而造成大煙霧事件;美國的洛杉磯也曾發生過光化學的煙霧汙染事件,這些都是為了經濟發展而忽略環境汙染的例子。發展中國家想要改善經濟、發展建設的心情不是不能理解,但在已有了付出如此沉重代價的先例在前,卻又往同樣的方向前進豈不是恨荒謬?而且如果人˙類繼續以這種方式發展,我不認為環境的回復速度能跟得上經濟發展,因為有可能在經濟發展達到理想前,環境就已經先崩潰了。

 

     最後,在解決環境問題的心態上,我認同某位學者的想法,環境問題不是不能解決,而是看我們是否真的體認到環境的重要性以及是否有決心改變當前的情況。 

-----------------------------------------------------------------------------------------------------------------------------------------------------------------------------------------------------------------

                                                                                                               苑裡反瘋車 應華106李玲萱

  事件簡介:苑裡反瘋車,是苑裡居民對於德商英華威在當地設置風車表達抗議的事件。由於政府計畫在苑裡設置風能發電用的風力發電機,但是因為風機發電機數量日多,越來越難以避開住宅區,甚至有風機離住宅區不超過100公尺的近距離。苑裡居民擔心風機與住宅區離得太進會遭受噪音污染,希望能夠明定風機與住宅區之間的安全距離。

  儘管在居民抗議下,英華威仍然在警力支援下強制施工,阻止的民眾被依涉嫌強制罪送辦,2016年領頭20人都被判無罪定讞。

  我發現在台灣,各項發展都會面臨到的問題就是地狹人稠,總是引起鄰避效應,而在全球暖化水平面上升的情形下,台灣國土更是一點一點縮小中。要如何利用土地很是考驗建設者的智慧,台灣是否能夠像丹麥一樣把風機建到遠離陸地的海上,運用海風又不影響人們生活品質?或是我們應該建造人工島或填海造陸不與民爭地?

  有一部紀錄片叫做沉沒之島。說的正是海平面上升的同時,相對地正在沉沒中的島嶼,台灣和我們的邦交國-吐瓦魯。從此片中我看見,環保必須是重視各方面的,除了發展替代能源減緩地球暖化,減緩台灣的沉沒之外,積極面的政策方面我則看到,吐瓦魯維護海岸線的思維,除了不讓海岸受侵蝕之外,還要盡力''把國土變大''。吐瓦魯是由珊瑚礁島組成的,所以保護珊瑚,讓珊瑚造礁可以讓土地不減反增。從前雖然知道要保護珊瑚,但都是站在維護生物多樣性的觀點,沒有想到維護珊瑚,也是直接保護到我們自己。台灣雖不是全由珊瑚礁島組成,南部與東北部海岸卻也都是珊瑚礁海岸,有值得我們努力維護的地方。

  儘管如此,台灣許多沙岸的地區現今的海岸景觀,是海岸線堆滿一顆顆''肉粽''型消波塊,既昂貴又破壞海岸景觀,還必須定時去補充下沉的消波塊空出來的位置,花錢、又難以阻擋侵蝕之勢,一時之間還想不出更佳的辦法。那我們也該想想,如果台灣的土地真的不夠了,我們是不是能反轉我們的思維,在海上造我們現代版的''挪亞方舟''呢?

不再向海爭地 水上築屋與環境共生

作者:文/黃漢華
出處:2009年12月號《遠見雜誌》 《遠見雜誌》第282期 瀏覽數:56,350+

http://www.gvm.com.tw/Boardcontent_15584_1.html

 


電動車 Gogoro 英語105 程禹縈

 

Gogoro有許多和其他電動機車不同之處,除了外型比較輕巧特別、最高時數可高達95公里,採用交換式電池,用戶要到電池機換站換新電池而非在家自行充電,好處是不用擔心電池會壞掉。車身整體採用智慧型設計,有精美的電子面板,車主不需攜帶車鑰匙,而是可以用智慧型手機或手表來啟動機車,高度個人化設計包括燈光變化、聲音、儀表板色彩,就像智慧型手機一樣可以自由設定。原價12萬,經過政府補助後約為十萬元,大約與一輛傳統中階加油型的125機車差不多。

 

然而,狹小的置物櫃、車主居住地附近是否有電池交換站、電池月租費率計算划算與否因人而異、車身損害維修費等等,都是讓人考慮再三的因素。這台標榜結合智慧、工藝與環保,獲得很多獎項的「智慧型電動車」就像iphone初問世一樣,引起許多人好奇,雖然價格稍貴,但開始有一小群人先使用。電動車在環保意識越來越高漲的時代是未來趨勢,Gogoro可以說是很尖端流行的商品,往後的發展還有很大可看性。

Comments (0)

You don't have permission to comment on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