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If you are citizen of an European Union member nation, you may not use this service unless you are at least 16 years old.

  • Whenever you search in PBworks or on the Web, Dokkio Sidebar (from the makers of PBworks) will run the same search in your Drive, Dropbox, OneDrive, Gmail, Slack, and browsed web pages. Now you can find what you're looking for wherever it lives. Try Dokkio Sidebar for free.

View
 

18

Page history last edited by 陳玉水 6 years, 9 months ago

 

六月二十八日繳交作業最後期限

 

 

年金改革

轉型正義

司法改革

區域整合

社會安全網

 

 

 

 

 

六改四(陳玉水) 

  陸配團體赴立院外抗議,要求比照外配四年標準,要求領取台灣身份證年限「由六改四」的修法。但是到最後結果陸配領證年限仍維持六年不變。

  我很認同立委李俊俋的說法「陸配、外配都是新住民,身份從嚴、生活從寬,相較於外配新住民,陸配不用提出財力證明、不用放棄國籍、雙親甚至可申請來台定居,再由六改四,對其他國家的外配更不平等。」 

 

 


六改四(王美婷)

 

          六改四是指來台灣的陸配申請上書立法院,希望能將取得身分證的年限由六年改為四年。在此之前,陸配的身份證取得本來是長達八年之久,後在2009年在各界的努力下改為六年。相較之下,來自其他國家的配偶如越南,緬甸等國籍的外配只需要四年就可取得身份證。有鑑於此,陸委會認為此兩年的差距是因政府針對不同移民所採取的「歧視政策」。

 

          陸委會表示,為了確保陸配在台的權益,其中包括離婚訴訟,勞工保險等事宜,已重新將相關文件轉送立法院重新審議。該法案爭取已經有一些年,也曾多次配合政府舉辦公聽會,但仍卡在立法院無法通過。現任總統蔡英文曾擔任陸委會主委,當時給予陸配的形象並不友善,因此有者表示擔心兩岸關係會因此而倒退,不僅可能無法將期限由六縮四,說不定還會將年份延長

 

          針對陸配身份證爭取無任何起色,兩岸婚姻促進會於今年六月初動員台灣數百名陸配到立法院抗議,並高喊「要平等,反歧視,六改四」等口號。但面對相關團體如此突然行徑,有人質疑是國民黨有心人士所為。因該提案並不是近期所提出的,在當時國民黨執政時就已有申請,但當時卻不受理。

陸配與其他國籍外配之所以會有如此不同的待遇,原因追溯起來其實也是與兩岸關係模糊因素有關。法案對台灣的地位是有著重要的影響,其中涉及的不僅是移民法,還包括國籍法,兩岸關係條例等。故新任政府需就相關提案考量各方面因素決議,以提出一個讓各界滿意的結果。


社會安全網

李鴻清-40385233I-應華系107

     社會安全網絡的建構主打的是:

          (1)落實福利擴 大照顧

          (2)關愛生命防治自殺

          (3)創造機會照顧失業

          (4)立即關懷安心就學

          (5)強化治安偵防犯罪等目標的落實

     而社會安全網絡的內容包括:

          (1)榮民(眷)社會 安全網

          (2)身心障礙者社會安全網

          (3)低收弱勢社會安全網

          (4)特殊境遇家庭社會安全網

          (5)家暴、性侵害被害人社會安全網

          (6)原住民社會安全網

          (7)新移民社會安全網

          (8)兒童少年社會安全網

          (9)老人社會安全網等


 

18

轉型正義

劉瀞營

 

轉型正義是民主國家對過去“獨裁政府”實施的違法和不正義行為的彌補,通稱具有司法、歷史、行政、憲法、賠賞等面向。根本基礎在歷史真相。簡而言之,政府檢討過去因政治思想衝突或戰爭罪行所引發之各種違反國際法或人權保障之行為,追究加害者之犯罪行為,取回放最行為所得之財產權利。此外也考慮「制度性犯罪」的價值判斷與法律評價,例如:紐倫堡大審、東京審判等以及秘密警察的罪行。轉型政治目的為鞏固和保障本人權之普世價值,以督促政府停止、調查、懲處、矯正、和預防未來政府對人權的侵犯。轉型正義是「遲來的正義」,也可能違反信賴保護原則,但這涉及「制度性犯罪」之評價。轉型正義必須以體制內的方式來實現,並符合國際法庭或國內法所公認之法律原則,例如:正當法律程序原則、比例原則、及平等原則。對於一個政治思想衝突或戰爭而轉型的國家,轉型正義採取了實際上了行的觀點來面對這些挑戰,同時也包含了對全體歷史及文化的服從,而不讓現實成為一個作為的藉口。

轉型正義主要方法包括了審判、賠償、調查真相、紀念等,有的國家是只採用一項,有些國家則合併採用多項,因為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歷史和政治環境,需要以不同方式處理。再者,轉型正義通常是高度政治敏感的,因此需要非常謹慎。在實證上,東歐的新興民主國家、南非等都按此原則實施轉型正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金改革   (楊小津)

 

    年金改革在2010年就運用在香港的醫護公務員職系,俗稱『肥雞餐』,當時是為緩

是公、私合併或重整時為了減少老齡化僱員並節約人事管理成本出現的措施。

參加的職員申請提前退休除了會有原來的法定補償金,還會獲得額外的資金獎勵以示感謝參與。

公立醫院醫護人員老齡化、一線人員嚴重不足的狀況很嚴重,提出這個計畫是為鼓勵年長的高薪公務員退休,在之後,一個高薪的薪資,請兩到三個剛離開學校的新人,更年輕,費用成本也降低了很多。

日本的年金改革是在1990年後,因為經濟低靡,需要改革退休長俸制度,換句話說,退休時得到一筆錢,之後就不再有月薪了。之後就誕生了我們熟悉的『派遣制度』。

    上述兩種情況都是在經濟低靡時出現的,並且到目前為止並沒有改變,而臺灣的年金改革是在這時時提出來,是福是禍?

但有很多人支持年金改革,因為它將給付制度維持在一個正常的局面。把那些平民中的特權階級化為烏有,讓大家在一個平等的起點。

電視台訪問了很多人,也瞭解到,這次的改革在實施中會現場直播開會討論的情形,另外如果在一年的時限內未完成,也會有人負責,所以在這樣有承諾的保障體制之下,應該可以期待會有一個好的結果,讓我們期待它的到來吧。


社會安全網——劉正淑  

 對於台灣社會的安全網, 蔡英文在政見書中指出,政府必須建立完整的社會安全網,去保障每一個人的生活。有了安全穩定的生活,民間就能找回活力、充分發揮潛能,我們的經濟可以改革創新、社會能夠突破困境,人民要對國家找回信心,政治才會重新獲得信任。 

  對於台灣進幾年來,出來了很多社會病態,對於社會生活的不滿,卻用殺人來解除自己的痛苦,而這些都是社會安全網的漏洞。尤其對於特殊境遇家庭社會安全網,政府真的有做到全面了嗎?為什麼我們還可以看到那麼多的媽媽殺小孩然後自殺,或是因為失業在家當啃老族,最後把父母殺了的情況,都是層出不窮。而政府又應該如何實施及改善這些問題。有關報道:  

 http://www.npf.org.tw/1/10486

 


六改四的問題  陳瑞琪 應華106

 

   我認為有關於六改四的議題,會牽涉到的地方很多,最主要包括的是兩岸的關係。台灣的大陸配偶與其他地區的配偶不一樣,需要六年才能取得身份證。這看起來就是不公平,也偏旦於其他外籍的配偶。但是,中國與台灣的關係一直都是互相爭議的重要問題,如果台灣會對於大陸人取得台灣身份證表現放鬆,那是否向國外顯示出兩方關係是融洽的,或者是說台灣是中國的行政區?如果台灣要將自身看待成一個國家的話,身份證的取得也應該要相對的嚴謹,特別是對於中國大陸,因為一個小小的舉動也會促成到中國與台灣的立場有所改變,或者會讓中國以為台灣優待其國民是想要投降,並示好於中國。

 

   在我的個人認為,對於中國大陸的配偶,或許程序上或者在生活上給予幫助和調整即可。而實際上,年期也不太應該改得那麼短。以香港的例子來看,大陸的人因為在香港太過容易取得身份證(這裡是指配偶),結果香港也因為這一群新移民多了很多不必要的負擔,而重點是,這一些新住民一開始都沒辦法工作,而是領著政府的資助維持生活,對於實際上香港的發展而言,他們是一群沒有幫助的人。假如台灣輕易對來自中國大陸的人們接納,日後定必會像香港的環境一樣,隨時有機會花費於他們身上,而且沒有回報。

 

    如果是這樣,我覺得台灣政府可以維持年限,但可以放寬配偶的工作時限等等,或者協助其找到工作,讓這些新住民能夠在這邊先開始適應生活,並且有一定的能力幫助家裡,也可以組織台陸配偶的協會幫助他們融入台灣社會的環境,改變舊有在中國大陸的一些意思,讓他們好好適應或改變自己,如果大陸的配偶只是單純想要拿到身份證或拿福利(像香港的情況),這樣對於台灣沒有實際的幫助之外也會有機會引發起其他的問題。 


合瓊玲 40285228I 應華106

社會安全網

 

我們想要學習建立「社會安全網」,可是我們的歷史裡的掌權者和施政者並沒有這些理念,一個安全穩定的社會從來不是我們的掌權者的施政理念,我們經歷的都是這裡做一點、那裡做一點,略施小惠,「感謝政府德政」式的福利措施。於是留下今日,榮民加一些,老農也吵著加一些,公務員加一些,勞工也跟著加碼一些,這種「胡搞瞎搞」的福利政策。 沒有人「敢」提出舉國一體的「社會安全網」。都是爛百姓選出爛國會,才有這樣的爛政府,胡搞瞎搞爛施政。我比楊志良白目。 先就「老農津貼」而言,這是屬於社會安全網裡的「高齡公民的安養」一項。農人、榮民、老人都是同一個社會的群體──高齡公民,我們應該有一致的安養計畫,舉國一致,不僅接近公平正義,也容易施行。不要說什麼理由,只要看看世界各國的設計,我們就能學到很好的經驗,一筆全國一致的養老金,就是簡單明瞭的解決之道,這已經是當今世人的共識了,有什麼好吵的? 於是出現了一個問題。 台灣有一千個以上的政治學博士,很多都當上部長、院長,實際執政,他們都懂得比我多,為什麼他們都組成一個爛政府呢? 可以找到的托詞就是「歷史包袱」,其實是因循苟且、得過且過,「誰吵就加給誰,留一點退路」,這是我們的官場文化基因。誰還想到永續經營的「千秋萬世之名」。

-----------------------------------------------------------------------------------------------------------------------------------------------------------------------------------------------------------------

                                                                                                            社會安全網 應華106李玲萱

  最近華航罷工的事件讓我想起北歐的社會福利制度。北歐的社會福利以普及式聞名,也就是不排富不設任何門檻,不管國民需不需要都提供。這樣的制度聽在台灣人的耳裡,總是會出現以下陳述:哇-!這樣那些不工作的人不是也可以照領津貼補助嗎?為甚麼努力工作的人繳的血汗錢要用來養這種人?

  其實這樣的制度背後精神在於消除''社會階層化'',士農工商之中職業不分貴賤,不會出現像台灣一樣不同職業別之間相互仇視對立的情況。不僅限於失業、貧窮者才能領取補助津貼,是希望人們不會因為轉換職業、失業時一離開就業市場就落入貧窮。

  這跟台灣罷工事件有甚麼關係呢?我只是想到台灣勞工因為沒有這樣的後盾,怕一沒有工作就落入貧窮,就算遭受雇主不合理的對待也不敢輕易罷工或離職。一罷工馬上就捉襟見肘哪有能跟雇主長期抗戰的籌碼?因為這個社會沒有幫助勞工減緩失去收入來源所帶來衝擊的安全網,勞工害怕冒險往往只能繼續忍受不佳的勞動環境。

  為了節省預算,台灣的社會福利大都設有門檻,絕對能比普及式福利省下不少錢,但是也永遠都有明明需要卻被排拒在外的那種孤立無援的族群。其實如果害怕福利資源被濫用,我也聽過國外有不少非常棒的方法。像是福利服務的兌換卷,例如限定只能在特定商店用來買糧食的兌換卷,不能挪作他用,比起直接給錢較難以被濫領濫用。

  社會安全網的設計很困難,如果可以,我們都希望在保護網下活得有尊嚴,不用時時刻刻活在不安定的環境裡。但是資源有限,由政府提供的這些服務都需要瓜分稅金的預算,必須跟其他項目競爭,人們當然也希望不要高額稅金。但是如果綜覽各國,會發現不少聰明的辦法,希望台灣的政府跟人民不要只看見最簡單最省錢的做法。

  在上社工系的課程時(今年大選以前),曾聽老師抱怨,年金改革或一些社會政策的會議總是會邀請社工系上的教授們去提供學者意見,但是卻從來沒有真的採納過,流於形式根本無心改革。現在社工系的林萬億教授入閣了,從林教授對於長期照護政策的規劃,可以看得出其對社會的公平正義的重視。只是,在政治因素與財源因素的限制下,立意良好的制度也會遭受嚴苛的考驗。不知道未來政策的走向是否能夠走出一條新路。


 

轉型正義(李清清)

        轉型正義是一個民主國家對過去獨裁政府所實施的違法和不正義的行為進行的補償,通常具有司法,行政,憲法,賠償等各個方面。換句話說就是現在的政府為了過去所做的事進行反思。也是一個國家進行民主轉型後處理正義的過程。但是我覺得一個國家實施轉型正義的時候一定要謹慎的處理。如果處理的不好,一定會帶來更大的反效果。那台灣是如何轉型正義的呢!我記得柯文哲在二二八紀念日時的致辭「我們改變的現在是下一代的未來。有真相,才有原諒。有原諒,才有和解。有和解,才有和平。不讓歷史的悲劇再發生在我們的子孫身上,這是我們這一代人的責任。政府有公義,社會才有和諧,國家才有將來。親愛的朋友們,紀念二二八是為了面對歷史、還原真相,讓台灣社會重新站起、繼續前進。」我覺得柯市長是用和解與原諒的方式來進行轉型正義。當時有人讚成有人反對。有些人覺得給受難者賠償,成立紀念館,紀念碑就讓二二八事件得到平反,就是轉型正義了嗎?就可以原諒一切了嗎?他們想要的很簡單就是得到事情的真相,等到真相大白的時候,在來談原諒與和解。我覺得在這件事情上面各有各的道理,政府想要快點平息這些事情,人民想要得到真相。所以我覺得轉型正義是一個很困難的事情。


六改四- 應華106劉方琦

 

     在2009年,陸配取得身分證的時間已經修改過一次,從八年減到六年,而在2012年,陸委會又應人民團體的要求,提出將六年再下修為四年的法案,而法案在送請立法院之後便被擱置長達三年多,因此也無人知曉這項法案的存在,而在這兩年(尤其是總統大選落幕後),這項法案又重新浮上檯面。

     從人權的角度來說,其他外配獲得身分證只要四年,對陸配也應一視同仁。但是,就如同老師在課上所說的:「任何問題只要碰上兩岸關係,都會變得複雜,且被特殊化。」這次的問題也是一樣的,我們無法單純地從人權的角度來討論,就算知道這是不公平的,我們也無法百分之百地支持。因為在那之前,我們還要考慮到國安以及政治因素,反對法案的人大多也是基於這兩項因素而反對,因為目前中國和台灣雖然沒有正面的軍事衝突,但是不可否認的事實是,中國並沒有放棄侵略台灣的意圖,在軍事的佈防上,也還有一堆砲口是指向台灣的,此外,在人數上,中國的人數真的比台灣多太多,一旦法案通過,政府是否又真的有相對應的措施來應對反對方所提出的大量軍事滲透行為或者是詐騙的情況,這些問題都是我們必須思考的。

     面對國安及政治上的隱患,站在人權和平等立場的支持方還真無法提出什麼有效的應對方式,因為和中國之間的政治或者軍事問題到現今還是沒有很好的解答,只要雙方關係還是處於緊繃狀態,任何問題都很難單純地討論,因此六改四法案也只能繼續延宕下去。

 

參考資料:【線上辯論- 縮短陸配取得身分證年限,您贊成嗎? | 新頭殼newtalk】

                      http://newtalk.tw/debate/view/58


轉型正義 英語105 程禹縈

 

根據台大政治系副教授黃長玲女士的解釋,「轉型正義包含處置加害者、賠償受害者與歷史記憶的保存,其目的在於使受壓迫而分裂的社會得到和解,並確保過去侵犯人權的事件不再發生」。台灣最早開始也是最知名的轉型正義事件就是二二八事件,從李登輝當總統的時代就公布官方版真相調查報告並公開道歉,但是至今學者與相關研究者還有受難家屬仍認為尚未完善,其中「處置加害者」的部分常常被討論,因為國民黨正是幕後兇手,但至今當時相關的決策者、執行者,仍位居高位,擔任政務官。以曾為共產的前東歐國家為利,他們用《除垢法》或人事清查,讓曾在共黨情治機構任職到一定位階以上的人,被剝奪擔任公職的權利;波蘭則規定競選時候選人須自行資訊揭露,讓選民決定要不要接受。另外一種方式則是調查後由司法機構追訴,這些台灣都沒有做到,無怪乎人民覺得轉型正義只是做半套、還是活在威權的陰影下。

  

不但如此,每次到了選舉時刻,二二八事件總會成為炒作話題,被政客用來博得選票、造成族群對立。蔡英文總統在就職演說曾提到三年內完成轉型正義調查報告,之後宣布在總統府設立「調查和解委員會」,讓當事人的後代以及在轉型正義過程中受到挑戰的一方都有參與的機會。我期盼她的做法可以不落俗套,勇於公布過往政府不敢公布的資料,真正讓受害者及其家屬得到平反,也讓社會大眾好好記住這個歷史教訓。 

 

 

 

Comments (0)

You don't have permission to comment on this page.